排泄地成“网红打卡点”?公共文明不容亵渎
近日,南宁地铁内某站点因男子当众大便的恶劣行为,让事发区域意外成为部分网民眼中的“网红地点”,演变为部分人争相打卡的对象,甚至出现“来晚了还要排队”的荒诞现象。近年来,这种以低俗为卖点、以丑态为噱头的“猎奇狂欢”事件屡见不鲜,然而,这场“猎奇打卡”的跟风操作不
近日,南宁地铁内某站点因男子当众大便的恶劣行为,让事发区域意外成为部分网民眼中的“网红地点”,演变为部分人争相打卡的对象,甚至出现“来晚了还要排队”的荒诞现象。近年来,这种以低俗为卖点、以丑态为噱头的“猎奇狂欢”事件屡见不鲜,然而,这场“猎奇打卡”的跟风操作不
他敏锐地指出,媒介从来不是温顺的传声筒,它更像一个拥有自我意志的魔术师,不仅传递信息,更在暗中塑造着我们的思维方式、话语结构,乃至社会制度的形态。
上周精读了波兹曼的《娱乐至死》,他的观点对我很有启发,波兹曼认为媒介和技术从不是中性的,媒介不仅传递内容,还会塑造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公共话语的性质,媒介会筛选出最适合它的人与制度。
他们认为,过度沉溺于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,会让人误以为对社会了如指掌,从而满足于“被动的知识积累”,不知不觉地失去社会行动力。